紅網長沙12月7日訊 人不是千篇一律的,各有長處,要考出人家的優(yōu)點才叫好的考試,而不是把人考糊了;人是不一樣的,不能一個模子來培養(yǎng),那么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人才……
昨日在省教育學會舉行的湖南高中校長論壇上,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和前來與會的近200高中校長進行交流,他深入分析了教育考試改革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遇到的問題,指出當前教育考試改革的核心,是在傳統(tǒng)考試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公正的教育考試與評價體系,實現單一考試向多元化評價的躍升。論壇由省教育學會會長陳白玉主持。
談考試要考出人的長處
戴家干說,一個好的考試將對命題提出挑戰(zhàn)。比如一個主觀題命題,說一個城市要修機場,給兩個地方備選,a地和b地,各給四個條件,讓你根據條件來論述。這里沒有選擇a對,選擇b錯,沒有標準的答案,有的只是對這些條件的分析,你說b也行,說a也對,但要說出理由。大家的思維方式不同,好的命題要把好的思維方式肯定下來。比如客觀題,填空,選擇答案,abcd,選a也許4分,b是2分,c是1分,d什么分都沒有,而不像我們有些題出的,答a4分,其他都是錯誤的。為什么要給2分,1分,就是選擇答b或c的時候思路是對的,結果是錯誤的,鼓勵你往這個思維方向努力。
“我們要鼓勵這樣的發(fā)展,要提供發(fā)展的選拔方向,人不是千篇一律的,好的考試要考出人家的長處。強調個人多樣性,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人是不一樣的,不能一個模子來培養(yǎng)。”
戴家干以國外為例,北美地區(qū)的高中學生三分之一上研究大學,三分之一上社區(qū)學院,三分之一的人就業(yè),早在高二高三就通過各種考試評價區(qū)分出來了,大家自己知道要怎么發(fā)展,但并不是說現在上不了研究型大學,以后就永遠不能上了,各種教育形式之間是有銜接的。
談評價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戴家干特別提到了今年在云南和海南推行的“高考成績分析報告”。2011年6月9日上午,高考結束后的第一天,云南省20多萬高考考生,幾乎在同一時刻接到一份邀請參加升學指導測驗的通知。這一測驗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和云南省招生考試院合作實施的“云海工程”的內容之一。
一場由考試向評價轉化的高考改革試驗已在悄悄地運行當中。高考志愿填報前,參加升學指導測驗的云南考生都獲得了一份不同于以往成績通知單的“高考成績分析報告”。海南的5萬多名考生也拿到了同樣的報告單。從“通知”到“報告”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完成的卻是從考試到評價的巨大轉變。
戴家干說,用評價的理念和方法改革高考,就是要改變以往僅關注考試分數的模式,充分利用考試的各類數據,深層次發(fā)掘數據背后所蘊含的考生個性化信息,實現對考生個性、特長等多方面的考察,完成對考生的綜合評價,從而為其進一步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指導,使他們知道自己適合學什么,適合往什么方向發(fā)展,在什么領域能夠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
談思維培養(yǎng)序變、信息、跳棋三種
談高考改革,戴家干認為有三種新的思維模式值得關注。
第一要確立序變思維。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數量上,一種是結構上。原子那么點質量,能產生這么大的能量,就是因為產生了核序變。要講究序變,強調序變。
第二就是信息思維。現在的社會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21世紀是信息社會,必須講究一個“快”字,突出快速處理問題的能力。
最后是跳棋思維。戴家干說,象棋是以犧牲對方來獲取勝利的,而跳棋是占有對方的地作為目標,而每個子之間沒有差異,關鍵是在跳棋的過程中要搭橋,也就是你想捷足先登就得甘為人梯。要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合作中學會競爭。(瀟湘晨報記者胡力豐)
上一篇文章:周祖翼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下一篇文章:調查報告顯示:高考生源不足已經危及到高校生存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