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獲獎并不能說明什么,獲獎者高考加分的規(guī)定并不妥當?!敝麛祵W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院士楊樂昨天參加景山學?!盎A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國際教育論壇時這樣說。
針對中學數學教育,楊樂院士列舉了幾大弊端:教學和復習的比例失調,為應付高考,不少高中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結束數學教學,安排一年到一年半進行復習;平面幾何內容的缺失,很多地方編寫數學教材時,認為平面幾何過于古老,不符合現代化的需要,于是大幅刪減這方面的內容,卻忽視平面幾何在中學生分析證明和直觀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上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學數學教學片面追求應用,趕“現代化”的時髦。
“奧數學習不再是自發(fā)進行,而是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yè)鏈。”楊樂院士坦言,中小學生在奧數班、奧數學校、奧數冬令營等機構通過層層選拔,接受數學技巧的強化訓練和集中關注,大部分學生都大大加重學習負擔,甚至連原來有興趣的學生,在這種非啟發(fā)式的強化訓練中學習負擔日益沉重,長期下來逐漸失去對數學的興趣。
在不少人心目中,不少知名中學列舉成績時,能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肯定值得大書一筆。在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錄取規(guī)則中,奧賽獲獎將有機會獲得保送或加分的優(yōu)惠。對此楊樂院士表示,奧賽獲獎并不能說明什么,在解題技巧強化訓練的情況下拿到名次無法說明我國選手的數學水平要比國外選手強。
上一篇文章:三本高校四年砸32萬元招“狀元”?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