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綜合大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袁世凱上書光緒帝《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年經(jīng)光緒帝御批在舉世聞名的泉城濟南創(chuàng)辦了山東大學堂?!渡綎|大學堂章程》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學章程,在當時中國書院改學堂的大潮中開風氣之先,并被朝廷通飭各省參照辦理。100多年來,這所譽滿海內(nèi)外的百年名校,歷經(jīng)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等歷史發(fā)展時期,遷徙分合、春華秋實,成為中國現(xiàn)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發(fā)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鎮(zhèn)。百余年來,著名文學家聞一多、老舍、梁實秋,史學家鄭鶴聲、童書業(yè)、黃云眉,醫(yī)學專家孫鴻泉、尤家駿、張匯泉,化學家鄧從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學家童第周,物理學家王淦昌、束星北,數(shù)學家潘承洞,國際知名的金融數(shù)學家彭實戈,內(nèi)燃機專家丁履德,力學專家劉先志,電力工程專家薛禹勝,共和國元帥羅榮桓,國學大師季羨林,著名詩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學界泰斗、棟梁之才都曾在此執(zhí)掌教鞭或蒙沐教澤。
10月15日,山東大學將迎來110周年校慶盛典。值此這個對于山東文化、教育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日子來臨之際,記者特別找出個人收藏的10余件山東大學早期的各類文獻資料,介紹出來,以饗讀者并以示對山東大學的祝賀。
《京報》記載“山東學堂”創(chuàng)辦
先來說說山東大學的創(chuàng)辦。記者收藏有一件光緒二十八年出版的《京報》,其中的廣西巡撫丁振鐸的奏折上面就提到了“山東學堂”的創(chuàng)辦和“試辦章程”。丁振鐸的奏折中“起奏”的是將廣西省城書院改設學堂的籌辦情形。其中這樣寫道:“恭讀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上諭建學儲備實為當今急務……查袁世凱所奏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先于省城……著政務處將該署督原奏并單開章程,通行各省仿照舉辦等,……嗣準政務處會同禮部核定山東學堂章程奏奉……”。
其中提到的袁世凱所奏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即《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當時是“朝廷通飭各省參照辦理”的標準。
1946年山東大學招生簡章
既然是學校,就需要招生,那民國時期山東大學的“招生簡章”中都有哪些內(nèi)容呢?記者收藏有一份“民國三十五年(1946)”的“國立山東大學招生簡章”,其中就說明了當年度山東大學在“青島市原址復校”后招收新生的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5個學院,分別為文學院、理學院、農(nóng)學院、工學院和醫(yī)學院,每個學院又下分2到6個系。后面就是“修業(yè)年限”、“報考資格”、“報名日期及地點”、“報名手續(xù)”、“考試日期”、“體格檢驗”和“揭曉辦法”,非常詳細。
1948年入學試驗國文試題
招完生,新生必先考試。當下的大學考試是萬人同擠獨木橋,每年的考試題都會引起廣泛的關注。那63年前要進入山東大學,要考什么題呢?記者收藏的一份“國立山東大學三十七年入學試驗國文試題”就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這份1948年的入學試題只有3個大題,第一個大題是“作文”,“文言白話均可,但須分段,并加標點符號”,而題目則是“臨時公布”,共40分。
第二部分是“改正下列句中錯誤”,只有5個4字成語;第三部分是“解釋下列句中加○之字”,共5個小題,都是古文中的一句,每句標出帶“○”之字從兩個到4個不等。兩部分個占30分。這些題現(xiàn)在看起來簡單的“要命”,但在當時可能也屬于高難度了。
1930年代山東大學原版照片
這幀“青島大學路國立山東大學全景”照片大約拍攝于20世紀30年代,拍攝時間應是冬季,可見照片中的建筑與樹木上覆蓋有白雪。山東大學校園處于山腳之下,顯得非常廣闊,建筑也非常高大雄偉。
1928年5月3日,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發(fā)生?;靵y局面中,省立山東大學師生大多散逸,學校陷入停頓狀態(tài)。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根據(jù)山東省教育廳的報告,決定在已停辦的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并指令何思源、魏宗晉、陳雪南、趙太侔、王近信、彭百川、楊亮功、楊振聲、杜光塤、傅斯年、孫學悟等11人為籌備委員,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委會,負責籌建工作。但由于當時濟南和膠濟線均被日軍侵占,一切籌備工作只能紙上談兵,不能具體進行。1929年6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第26次會議討論通過了籌建國立青島大學的議案。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即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原省立山東大學校產(chǎn)外,在青島接收私立青島大學的校址、校產(chǎn)。1930年4月28日,南京國民政府任命楊振聲為國立青島大學校長。1930年7月,國立青島大學在《申報》等報紙連續(xù)刊載招生廣告,于8月分別在青島、濟南招收了第一年級新生153人。9月21日,在青島原俾斯麥兵營舉行國立青島大學開學典禮。
《山東礦業(yè)實習所第一期一覽》
山東大學歷史上多次變遷。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6所專門學校合并,在濟南建省立山東大學,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清末狀元王壽彭任校長。設文、法、工、農(nóng)、醫(y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哲學、國文學、法律、政治經(jīng)濟、商學、機械、機織、應用化學、采礦、農(nóng)學、林學、蠶學、醫(yī)學13個系,并有附屬中學。被合并的6所專門學校分別為山東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山東公立農(nóng)業(yè)專門學校、山東公立礦業(yè)專門學校、山東公立商業(yè)專門學校、山東省立醫(yī)學專門學校、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其中的山東公立礦業(yè)專門學校,其前身即為“山東礦業(yè)實習所”。記者所藏《山東礦業(yè)實習所第一期一覽》,“民國八年”刊行,32開,創(chuàng)刊號。其中《本所創(chuàng)立記》一文記載了這所實習所的創(chuàng)建緣起:“民國六年二月,山東省長公署編制實業(yè)行政計劃,由督軍兼省長子志張公提交省議會。是年五月,經(jīng)議會可決創(chuàng)立礦業(yè)實習所,為實業(yè)計劃之一,規(guī)定經(jīng)費計臨時費六千一百八十八元。經(jīng)常費一萬五千四百六十元,并劃撥濟南東關山水溝街化分礦質(zhì)局間房及附近曠地,擴充建筑,并通用其儀器等件,以省公帑。”
1956年版《山東大學介紹》
1956年,山東大學還在青島。新中國成立后,山東大學也迎來了一個新的輝煌時期,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幾年里,山東大學也有著很多的變化與發(fā)展。1956年5月,山東大學出版了一冊《山東大學介紹》的小冊子,其中除了大學的簡介外,主要對各系和專業(yè)進行了詳細介紹,如中國語文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歷史學系的“歷史專業(yè)”、外國語文系的“俄語專業(yè)”、水產(chǎn)系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業(yè)”和海洋系的“物理海洋專業(yè)”等。
另外,還有《愉快的大學生活》一文,應出自學生之手,非常驕傲、興奮地把自己在山東大學學習、生活的美好情景進行了描寫。而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最后的《畫頁》,20多幀照片直觀地展示了大學生們學習和業(yè)余生活,顯示出那時的大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魯迅大學革委會成立及慶祝大會照片與請柬
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東大學校園,全校機構隨之癱瘓。1967年后,校內(nèi)山頭林立,學校的一派組織奪權后,把校名改為“魯迅大學”,直到1970年才又恢復了山東大學校名。
記者收藏有兩件有關“魯迅大學”的資料,一件是“魯迅大學革命委員會成立和慶祝大會”照片。大會在露天舉行,地點應是山東大學老校大操場。另一件是“山東魯迅大學革命委員會成立和慶祝大會請柬”,正面有毛澤東頭像和毛澤東手書的“革命委員會好”字樣。請柬內(nèi)沒有填寫具體被邀請者姓名和時間。這兩件是非常時期留存下來的非常罕見的資料,其時代氣息濃厚,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作者:趙曉林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