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7月10日電 7月10日是新鄭州大學3校合并10周年紀念日,10年間,3校合并的鄭州大學跨越發(fā)展,取得了一級學科博士點、國家級重點學科、培養(yǎng)出河南本土院士等多個“零的突破”。
2000年7月10日,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yè)大學、河南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鄭州大學。
合校后,作為國家“211工程”地方綜合大學,新鄭州大學不斷推進學校的深度融合,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分三批合并了重復或相近的13個專業(yè),新建18個專業(yè),將40個院(系)調整為33個,形成了富有特色、相互補充、不斷生長的專業(yè)結構體系。與此同時,校部機關處室則由原來的60多個精簡為20個,重新制定各類規(guī)章制度,實現(xiàn)了制度、人事、財務、管理和領導統(tǒng)一。
學校如何定位,建設一所什么樣的大學是鄭大人共同關注的問題。2003年,學校領導班子調動廣大教職工集思廣益,深入調研,經過900多人次的討論和修改,制定了《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和《校園建設規(guī)劃》?!叭笠?guī)劃”明確了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新校區(qū)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方方面面的發(fā)展路徑,目標是創(chuàng)建全國一流大學。 7年的努力,“三大規(guī)劃”正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合校之初,全校學生2萬多人,其中研究生1200人,如今學校有46個院(系),94個本科專業(y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萬余人,各類研究生1.3萬人。
在擴大規(guī)模的基礎上,鄭州大學充分重視高校內涵建設,狠抓教育教學質量。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鄭大以全票通過獲得“優(yōu)秀”等次。目前,學校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特色專業(yè)10個。近10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
國家級重點學科從無到有,達到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取得零的突破,并達到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1個,專業(yè)博士點學位1個。博士點數(shù)量由合校時全國高校落后位次上升到第25位。同時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受到教育部表彰和社會好評。
豐碩的教學成果緣于鄭州大學有高水準的師資隊伍。隨著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特聘教授發(fā)展計劃、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創(chuàng)新團隊培育計劃等的實施,目前,鄭州大學專任教師3200余人,是10年前的3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從合校時270人增加到1500余人,有國家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人,獲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1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1人。
2003年,吳養(yǎng)潔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實現(xiàn)了河南本土院士零的突破;2009年,校長申長雨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鄭州大學有專職院士4人,雙聘院士24人。 在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帶領下,鄭州大學科研水平獲得長足發(fā)展。目前,設在鄭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有53個,其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2000年至今,鄭大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社科基金項目、國家“863”“973”計劃項目等500多項。
一批高水平、具有重大價值的科研成果在鄭州大學產生。霍裕平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際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界最大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由鐘香崇院士掛帥開發(fā)的礬土基系列產品,可使礬土資源利用率從40%提高到8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吳養(yǎng)潔院士在物理有機、金屬有機與大環(huán)化學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豐富了近代化學鍵理論;申長雨院士掛帥研制的“神舟七號”宇航員出艙頭盔面窗,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
上一篇文章:“探月專家”倪師軍出任成都理工大學校長
下一篇文章:鄭州大學:合校十年實現(xiàn)大跨越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