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動態(tài)志愿與平行志愿的關系
關于志愿填報方式的改革,筆者曾在2006年進行了深入探討,并于當時著文《從投標到拍賣——試從博弈論談高考錄取規(guī)則的改革》。2007年初,筆者將它發(fā)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并于2007、2008年兩次在人大開會期間向全國人大提出此種改革建議,建議標題為:網上填志愿、信息全公開。后來,這一改革建議發(fā)表在光明網光明觀察欄目上,文章標題為——目前體制下,網上填志愿最好。后被《中國教育報》網站、新華網等媒體轉載。我提出的這種方案是指考生在高考后,不僅知道分數,分數線,而且能實時地在網上看到某一所學校某一個專業(yè)的報考人數,他們各自的分數及排名等信息。我們知道,高考錄取的規(guī)則就是遵循志愿,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那么在這種填報方式下,學生在準備報考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yè)時,他就可以在網上實時地看到報考該學校、專業(yè)的學生人數,他們各自的成績及排名。如果該考生看到自己的排名在學校專業(yè)的招生計劃數的排名之前,則他就可以報考此學校。注意,因為考生填報志愿是實時動態(tài)的,這名考生還要隨時關注自己在該校該專業(yè)上的成績排名,如果由于其他更高成績學生填報了該校、專業(yè),導致該生的排名發(fā)生變化以至于落后于招生計劃的排名,那么他就要調整自己的志愿,再看其他學校、專業(yè)的報考人數及成績排名,然后決定自己是否報考。由于他隨時關注報考學校、專業(yè)的人數及分數排名的變化,并通過不斷調整學校和專業(yè)使自己的排名在錄取范圍內,那么在志愿填報結束時,他基本上就能確定被學校錄取。所以此種志愿填報方式才真正實現(xiàn)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我分數高,我當然要選擇更好的學校。它是目前最為合理的志愿填報方式。令人振奮的是,今年內蒙古首次實行這種志愿填報方式,獲得了巨大成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等中央級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報道。有記者還專門配發(fā)了評論《思想有多遠,改革就能走多遠》,今年錄取結束后,教育部對此方案評價:內蒙古志愿填報方式好。
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認識到網上公開實時填志愿的公正合理性,進而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吹竭@里,有人會問,平行志愿與你的提倡的網上公開實時填志愿相比,那個更好,那個更有生命力呢?我說,網上公開填志愿要比平行志愿更先進,它應該是平行志愿改革的方向與目標。
怎么講呢?我們先說現(xiàn)在的平行志愿,目前平行志愿一般是學生用自己的分數可以同時報考同一層次的三到四個學校,但這仍然讓學生感到局限性,他們也只能在同一層次的三到四個學校中進行選擇,無法在更多的學校,更廣泛的領域進行選擇。而網上公開填志愿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分數到自己認為的同一層次的任何一個學校進行選擇,這也就是完全平行志愿!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怎么可能呢?那么多的學校,都填上去,還怎么錄?。科鋵?,這一問題相當容易解決。我們只要將各個高校每一專業(yè)的招生計劃、各個考生填報志愿的動態(tài)信息在互聯(lián)網上完全公開即可。換句話說,它讓所有考生就像進入一個大型的拍賣市場一樣,每一個考生用自己的分數作為競爭手段,到自己認可的每一個學校中用分數去拍賣,如果在現(xiàn)有的報考該校該專業(yè)的學生中的分數排名高于學校的招生計劃數,那么他這可以報考這一學校。當然他應該不時地關注志愿填報的動態(tài)信息,因為在你選擇了以后,可能還有分數更高的學生報考了這一學校,那你就有可能被排除在招生計劃之外,進而落榜。這時你就需要另外選擇你可以被錄取的其他高校。當然,這里要限定一個時間,在該時間點之前,學生可以自由地到每一個學校進行選擇,但限定時間一到,學生再不能選擇志愿。否則,這樣沒完沒了地選擇下去是不行的。在第一階段志愿填報完成后,可能會有少數學生因為時間差的原因,在最后一刻被高分學生擠下來落榜,這時就可以將本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再次公布出來,組織第二次網上公開填報志愿。方法同第一次。這樣通過平行選擇、多次填報、多次錄取,將完全可以滿足高校及學生的要求,讓上線學生最大限度地避免落榜,讓高校最大限度地招到合適的學生。這也就是筆者于2006年就提出的“信息全公開、網上填志愿”的志愿填報規(guī)則。
上一篇文章:09年高考:高考志愿決策實務
下一篇文章:09年高考:高考錄取的原則和程序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