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批準了廣東、山東、海南、寧夏等4個省區(qū)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這意味著,沿襲多年的高考制度將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高考改革將往哪個方向去?如何看待高考模式之變?帶著讀者關心的問題,筆者采訪了幾位權威專家。
考試怎么改?承接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高考新方案的出臺,不僅關系到新課改省區(qū)明年、后年的高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今后高考的走向。”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開門見山。
戴家干認為,與現(xiàn)行的教育大綱不同,新課程改革更加突出素質教育,提出了多樣性、選擇性的課程設計原則,除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fā)展,注重道德、價值觀的教育,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這些新的教育觀念,對沿襲多年的高考制度提出了挑戰(zhàn)。與此相應,高考新方案強調多樣化、選擇性和探究性,注重考查考生觀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招生如何變?一元變多元誠信最關鍵
山東、寧夏、廣東、海南、江蘇5省區(qū)的新高考方案中,都把綜合素質評定列入其中,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定將被記入電子檔案,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主任助理劉堅教授認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結果作為高等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是5省區(qū)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個重要亮點,也是熱點、難點。只有選材標準從一元變?yōu)槎嘣拍艽龠M學生向著全面、健康、生動活潑主動的方向發(fā)展,才能富有個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富有社會責任感??梢哉f,這是高考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也是衡量高考改革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志。
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應書增認為,綜合素質評定作為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這是完善考生評價體系、避免把考試分數作為錄取的唯一尺度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全社會的誠信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人們的社會誠信度還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因此,“我擔心個別地方提供的綜合素質評價沒有區(qū)分度,在錄取時起不到應有的作用?!?/P>
專家們認為,高考改革關系一代人、幾代人的命運,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改革要積極而穩(wěn)妥地進行。(文/袁新文)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